建模渲染 光明时评:《大学生生活指南》课火了,看见那些“看似简单的需要”
作者:小亢建模渲染
近日,南京传媒学院在新学期为学生开设了一门名为《大学生生活指南》的公选课,这门课走红网络。该课程涵盖医院看病流程、如何使用医保、如何使用交通工具、租房注意事项、学生证的作用、做饭的基本逻辑、商品选择&消费权益等三十五大类知识,包含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课程学分为2学分,每周2学时。“医院看病流程、如何使用医保、如何使用交通工具……”每一句都能唤醒我们初为大学新生时的记忆。很多人也许到现在也难忘记那些场景:第一次在大城市坐地铁买票时的窘迫,第一次办护照穿错了衣服重跑了好几次,第一次陪同学去医院夜间急诊时的迷茫……许多个第一次,都组成了我们初到异乡生活时的不安心情。
因此,这门课很难不让人共情。我们会联想到很多个在小事上碰壁的瞬间,感受到这些曾经被忽视的需求终于被人看见,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何这些看似简单的诉求,被大学生普遍地需要。
直到今天,仍然有不少年轻人通过高考,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,从农村来到城镇,还在不断面临着同样的“过渡窘迫”。由于没走出过家乡,没离开过父母,很多稀疏平常的生活琐事都会对他们构成挑战。然而现在的他们是幸运的,因为大学教育不断变得更完整。从大学恋爱课、就业指导课到生活课的开设,今天的大学通识课程不仅只面向专业课,还考虑到了社会综合需求。换言之,不只是教“书”,还要教“人”。
南京传媒学院这位老师的做法,恰恰也是对其他高校的提醒:大学教育不只需要“眼光向上”,同样需要“眼光向下”。对生活事务的教学,兼职美工无论是靠开课,还是靠班级教育、讲座、咨询会,都应该融入到真实的大学教育之中。它带来的是“放松”,塑造的是一种包容的语境,告诉每一个无所适从的年轻学生,“感到窘迫”并不只是你一个人的问题,而“融入”和“独立”也不如想象中那么困难。
回到现实,怎样才能把这个课上得有价值,不沦为“水课”,亦是值得思考的课题。如果只是关乎生活常识,那么网上可以搜到很多相关内容,不少博主发过这样的生活常识科普帖子;如果课程只是讲解“某某的意义”“某某和某某的关系”“如何确定某某的流程”,那么又会显得太书面化和“纸上谈兵”了点。有一个建议是,多点硬知识、硬技能,多讨论真实境遇中的问题,才能避免大家“学了仿佛没学”。
当然建模渲染,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,生活课也许能提供一些及时的帮助,但不能解决生活中的终极问题。说到底,没人能代替自己过好生活,即使是在现实中碰壁哪怕一次,也会留下更深刻的记忆。大学四年,好好抓住一切“向外探索世界”的机会,去经历和收获每一次真实而宝贵的体验吧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